MiniMax AI 是一家成立於 2021 年的創新人工智慧公司,近年來在全球 AI 領域迅速崛起。他們在大型語言模型 (LLM) 和多模態 AI 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並致力於打造能夠理解、創造並與人類協作的通用 AI 模型。MiniMax AI 不僅專注於技術突破,也積極將其先進的 AI 能力應用於內容生成、語音互動、遊戲等多個場景,為用戶提供創新且實用的 AI 解決方案。
回顧 DeepSeek 的高效秘密:模型蒸餾、版本演進與強化學習策略
核心產品:MiniMax-M1 與 MiniMax-01 系列
MiniMax AI 最受矚目的產品線是其 MiniMax-01 系列大型語言模型,以及其最新的開源旗艦模型 MiniMax-M1。

- MiniMax-M1 (混合架構推論模型):這款模型被譽為業界首個開源的大規模混合架構推論模型,在複雜、生產力導向的應用情境中表現卓越。它在各項評測中超越許多同級模型,並逼近國際頂尖模型的表現,同時展現出極高的成本效益。
- MiniMax-01 系列 (多模態能力):該系列包含了專為不同任務設計的強大模型,例如 MiniMax-Text-01 (文本模型) 具備卓越的自然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而 MiniMax-VL-01 (視覺-語言多模態模型) 則能理解圖像內容,提供更全面、更自然的互動體驗。
技術基石:超長上下文處理能力
MiniMax AI 模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成就之一是其業界領先的長上下文處理能力。這項能力對於處理真實世界中複雜且多樣的數據至關重要,例如分析整份法律文件、閱讀整本書籍或處理大型程式碼庫。MiniMax AI 實現這一突破性能力主要歸功於其創新的混合注意力機制和高效的計算策略:
- 業界領先的上下文視窗:MiniMax-M1 模型支援高達 100 萬 Token 的輸入上下文,並能實現 80,000 Token 的最長推論輸出,這與 Google Gemini 2.5 Pro 的能力不相上下,並顯著超越多數競爭對手。
- 混合注意力機制 (Hybrid Attention Mechanism):為兼顧效率與準確性,MiniMax AI 採用獨特的注意力機制,結合了**「閃電注意力 (Lightning Attention)」**的近線性計算複雜度與傳統的 「Softmax 注意力」。這種創新顯著降低了長上下文輸入和深度推論所需的計算能力。
- 優化並行策略:MiniMax AI 運用多種先進的並行計算策略,如專家並行 (Expert Parallel)、張量並行 (Tensor Parallel) 和序列並行 (Sequence Parallelism),有效減少 GPU 通信開銷,提升訓練與推論效率。

核心技術:MoE (混合專家模型) 架構與高效訓練
MiniMax AI 模型的高效能和可擴展性的關鍵在於其採用了混合專家模型 (Mixture-of-Experts, MoE) 架構,並結合了高效的訓練算法:
- 稀疏激活與效率:MoE 架構允許模型擁有龐大的總參數量(如 MiniMax-M1 達到 4560 億參數),但在任何給定時間點,只有一小部分參數被激活。這大大降低了推論時的實際計算量,使得模型在保持強大能力的同時,運行效率更高,成本更具競爭力。
- 高效強化學習算法 (CISPO):MiniMax 開發了更快速的強化學習算法 CISPO (Clipped Importance Sampling Policy Optimization),通過修剪重要性採樣權重來提高效率,據稱其收斂速度比其他強化學習算法快兩倍。這使得 MiniMax-M1 的強化訓練過程極其高效,大幅降低了訓練成本。

MiniMax AI 如何與 DeepSeek 等頂級模型競爭?
MiniMax AI 之所以能在頂級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激烈競爭中與 DeepSeek 等領先者抗衡,主要歸因於其在模型架構、長上下文處理能力、效率與成本效益,以及多模態整合上的獨特優勢和策略。這是一場關於「效率」與「精準度」的競賽,MiniMax 在特定領域展現了非凡的競爭力。
- 獨特的混合專家(MoE)架構與效率為王: MiniMax AI 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其大規模且高度優化的 MoE 架構。不同於某些密集型模型,MoE 允許模型在擁有龐大總參數量的同時(例如 MiniMax-M1 擁有 4560 億參數),每次推論只激活其中一小部分「專家」。這使得模型在保持強大能力的前提下,極大地提升了推論效率並顯著降低了計算成本。例如,有評測指出 MiniMax-M1 在長序列生成任務中,相比 DeepSeek R1 可節省高達 75% 的 FLOPs(浮點運算次數)。這種效率優勢讓 MiniMax 能夠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務,甚至在自家平台上提供 M1 的無限免費使用。
- 業界領先的超長上下文處理能力: MiniMax 在長上下文理解上樹立了新標竿。其模型,如 MiniMax-M1,能夠處理百萬級 Token 的輸入上下文(例如 100 萬 Token),並支持高達 80,000 Token 的輸出長度。這種能力在處理整個法律文件、學術論文、大型程式碼庫或詳細的對話歷史時至關重要,確保模型能真正理解並推理跨越海量資訊的複雜關係,而非僅僅是接受長度。相較於許多競爭對手,MiniMax 在長上下文測試中常能保持領先,展現出卓越的長期記憶和細節捕捉能力。
- 靈活且高效的混合注意力機制: 為支撐其超長上下文能力,MiniMax 採用了創新的混合注意力機制。它巧妙地結合了**「閃電注意力(Lightning Attention)」的近線性計算複雜度(極高效率)和傳統「Softmax 注意力」**的精準表達能力。這種設計確保了模型在處理長序列時,既能維持高效率,又能保留足夠的精度,實現了性能與成本之間的最佳平衡。
- 強勁的通用性能與特定領域優勢: 儘管某些模型可能在特定基準測試(如程式碼能力)上表現突出,但 MiniMax AI 模型在多個通用能力評測中也展現出強勁實力。特別是在長上下文理解和 Agent 工具使用場景中,MiniMax-M1 在多項評測中超越了許多開源模型,甚至在部分指標上逼近或超越了領先的閉源模型,顯示出其在複雜任務規劃和執行上的潛力。
- 積極佈局多模態,拓寬應用邊界: MiniMax AI 不僅在文本生成上發力,更積極投資於多模態 AI,這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競爭空間。從理解圖像的 MiniMax-VL-01,到高品質語音合成的 Speech-02,以及支援原生 1080p、具備卓越物理表現的影片生成模型 Hailuo-02,MiniMax 正在構建一個涵蓋視覺、聽覺和語言的全方位 AI 生態。這種全面的多模態能力使其能夠滿足更多元化的客戶需求,並創造出更具沉浸感的 AI 應用,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總而言之,MiniMax AI 與 DeepSeek 等頂級模型競爭的關鍵在於其對效率和長上下文處理的極致追求,以及由此帶來的成本優勢和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它證明了通過創新的架構設計,AI 模型可以實現性能與效率的雙贏,在快速發展的 AI 領域中佔據重要一席之地。
DeepSeek 與 MiniMax MoE 架構的差異
雖然兩者都利用 MoE 來提升效率和擴展性,但它們在 專家數量、路由策略、與注意力機制的結合 等方面存在顯著區別。
1. 專家數量與激活策略:
- DeepSeek 的 MoE:
- 總專家數量較多,激活的專家數量相對較少。例如,DeepSeek V3 總參數達 6710 億,但每次推論只激活約 370 億參數。它通常採用 Top-2 路由,即每個 Token 會被分配到兩個最適合的專家進行處理。
- 更強調「共享專家」和「路由專家」:DeepSeek 的設計中可能包含一些「共享專家」或特定的「路由專家」機制,旨在更精確地引導 Token 到特定的專家,以處理常見或通用任務,並減少不必要的專家激活。
- 無 Token Dropping 策略:DeepSeek 的 MoE 論文中提到,他們在某些實作中可能採用一種「無 Token Dropping」的路由策略,這有助於避免信息損失,但可能需要在負載均衡上做更多努力。
- MiniMax 的 MoE:
- MoE 層次與注意力機制更緊密結合:MiniMax-M1 或 MiniMax-Text-01(基於其 MoE 架構)擁有 4560 億總參數,每次推論激活約 459 億參數。它們的設計中,MoE 通常與其獨特的混合注意力機制(結合了「閃電注意力」和「Softmax 注意力」)緊密結合。例如,MiniMax-Text-01 採用了 32 個專家和 Top-2 路由策略。
- 強調「Token Dropping」與輔助損失:MiniMax 的 MoE 策略中提到使用「Token Dropping」和輔助損失來幫助負載均衡,確保每個專家能被均勻利用,防止某些專家過載而其他專家閒置。
- 全局路由器(Global Router):MiniMax 可能採用了更精巧的「全局路由器」來優化 Token 在專家組之間的分配,以確保工作負載的平衡。
2. 與注意力機制的結合:
- DeepSeek 的 MoE:
- DeepSeek V3 採用了 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 (MLA) 來提升效率和降低記憶體使用。雖然 MLA 本身與 MoE 是正交的技術,但它們共同作用以提高整個模型的效率。DeepSeek 的 MoE 更側重於參數稀疏性帶來的計算效率。
- MiniMax 的 MoE:
- MiniMax 的 MoE 與其混合注意力機制(如「閃電注意力」與定期「Softmax 注意力」的結合)是其架構的核心。閃電注意力是一種線性注意力機制,能將計算複雜度從 O(N2) 降低到 O(N)(其中 N 是序列長度),這對於處理超長上下文至關重要。這種獨特的結合讓 MiniMax 在處理百萬級 Token 的輸入時,能保持驚人的效率,這也是其相較於 DeepSeek 在長上下文方面的一大優勢來源。
3. 優化目標與應用側重:
- DeepSeek 的 MoE:
- 優化重點:DeepSeek 的 MoE 更傾向於在相對有限的計算資源下,實現強大的通用能力和精準的推理表現,特別是在數學、程式碼和邏輯推理方面。其 MoE 設計旨在讓模型在這些複雜任務上表現出色,同時保持推論效率。
- 實際部署:通過 MoE 架構,DeepSeek 旨在提供能夠在實際應用中高效運行、提供高質量輸出的模型。
- MiniMax 的 MoE:
- 優化重點:MiniMax 的 MoE 結合混合注意力,極致地追求超長上下文的處理能力和高效率。其目標是讓模型能夠處理極其冗長、複雜的文本輸入,並在其中進行精確的理解和推理,同時維持低成本。
- 實際部署:MiniMax 在強調長上下文應用場景(如軟體工程、長文件分析、對話歷史)時,其 MoE 和混合注意力機制共同提供了解決方案,以更低的 FLOPs 消耗完成任務。
MiniMax AI 的多元化產品生態系統
總之,MiniMax AI 的多元化產品生態系統,不僅全面展示了其在 長上下文處理、MoE 架構 等核心技術上的深厚積澱,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尖端 AI 能力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實用工具。
MiniMax AI 的產品線涵蓋了語言、視覺和音訊等多個領域,旨在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智慧解決方案:
- 大型語言模型 (LLM) 系列:
- MiniMax-M1:作為其開源旗艦模型,MiniMax-M1 具備業界領先的百萬級 Token 長上下文處理能力和高達 80,000 Token 的輸出長度。它採用創新的混合專家(MoE)架構,在複雜推理和生產力場景中表現卓越,同時提供極高的成本效益。
- MiniMax-01 系列:包括專為高級文本理解和生成設計的 MiniMax-Text-01,以及具備視覺-語言理解能力的 MiniMax-VL-01,實現圖文融合的智慧應用。
- 先進音訊與影片生成模型:
- MiniMax Speech-02 (語音生成):這是一款基於 AR Transformer 的高品質 Text-to-Speech (TTS) 系統。其獨特的「可學習說話者編碼器」使其能實現零樣本超真實語音克隆,並支援 32 種語言的自然流暢合成,甚至能靈活調整情感表達,在國際評測中獲得高度認可,且價格極具競爭力。
- MiniMax Hailuo-02 (影片生成):作為新一代影片生成模型,Hailuo-02 支援原生 1080p 解析度,具備領先的指令遵循能力和卓越的物理表現(如體操等複雜動作)。其創新的 Noise-aware Compute Redistribution (NCR) 架構顯著提升了訓練和推論效率,大幅降低了高畫質影片的生成成本,為內容創作帶來無限可能。

從深入的文本分析與生成,到跨越視覺、聽覺的沉浸式互動體驗,MiniMax AI 正在賦能各行各業,共同開啟 AI 應用的新篇章。
*以上文章為AI產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