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一款功能強大的3D創作軟體,其影片剪輯功能同樣不容小覷。對於初次接觸Blender剪輯的使用者而言,了解其獨特的編輯邏輯,將能更快上手。本文將深入探討Blender影片剪輯的核心概念,並對比其與傳統剪輯軟體的差異,助您輕鬆掌握這款強大的工具。
Blender 4.4版在Windows上的下載與安裝
關於Blender 4.4版在Windows上的下載與安裝,建議您前往Blender官方網站查詢最新版本的下載資訊與安裝指南。官方網站通常會提供針對不同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的安裝包,以及詳細的安裝說明,確保您能順利完成軟體的部署。

利用 + 符號將3D編輯模式切換為Video編輯模式。

影片軌道不可重疊:圖層堆疊與過場效果的實現
Blender的剪輯時間軸在處理影片片段重疊的邏輯上,確實與許多傳統影片編輯軟體有所不同。在傳統軟體中,您常常能將兩個影片片段放置在同一軌道上並使其在時間線上重疊,然後直接應用如 交叉淡入淡出 (cross fade) 或其他轉場效果。這些效果會直接作用於重疊區域,方便快捷地在兩個片段間創造平滑過渡。
然而,Blender的設計更傾向於「圖層」的概念,而非直接的時間線重疊。這意味著,若您希望實現兩個影片在時間上交疊並產生過場效果(例如淡入淡出),您需要將這兩個影片片段分別放置在不同的軌道上。通常,一個影片會在較低的軌道,而另一個影片則會放置在它上方的軌道,並讓它們在時間上有所交疊。
過場效果的實現方式也因此有所不同。在Blender中,您不會直接在重疊的片段上設定轉場,而是透過在這些交疊影片片段上方的軌道新增「效果條 (Effect Strip)」來達成。例如,要實現交叉淡入淡出,您可以在上方軌道增加一個「不透明度 (Opacity)」效果條,並調整其關鍵影格,讓上層影片逐漸透明或顯現,從而與下層影片產生視覺上的過渡效果。
濾鏡、遮罩與效果:層層向上堆疊的視覺魔法
在Blender中,濾鏡(效果條)和類似遮罩的功能同樣遵循「向上堆疊」的原則。您可以透過「新增」>「效果條」來應用各種效果。這些效果會以獨立的「效果條」形式出現在時間軸上,並僅作用於其「下方」的影片片段。

舉例來說,「速度控制」效果條可以加速或減慢其下方影片片段的速度。而「變換 (Transform)」效果條則允許您調整影片片段的位置、縮放和旋轉,這對於在同一畫面中顯示多個影片片段(例如並排顯示或畫中畫)非常有用。此外,「不透明度 (Opacity)」效果條可以用於調整影片片段的透明度,這對於創建疊加、淡入淡出或半透明遮罩效果至關重要。
雖然Blender中沒有明確的「遮罩」概念,但透過「裁剪 (Cropping)」工具以及對「不透明度」的調整,可以實現類似遮罩的效果。您可以裁剪影片的特定部分,並結合不透明度調整,來創建複雜的圖層疊加和畫面組合效果。這種堆疊式的效果應用方式,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和控制力,讓您能夠精確地疊加和組合不同的視覺元素,創造出獨特且富有層次的影片效果。
細部效果在右邊:屬性面板的精準控制
Blender影片剪輯中的所有細部效果調整,都集中在介面右側的「屬性面板 (Properties)」中進行。當您選擇時間軸上的任何影片片段或效果條時,其相關的屬性將會在此面板中顯示,供您進行精細的調整。
在屬性面板中,您可以調整多種參數,包括:
- 變換 (Transform):包含影片片段的定位 (Positioning)、縮放 (Scaling) 和旋轉 (Rotating) 等參數。這些控制項對於精確擺放影片、調整畫面大小或進行鏡頭運動至關重要。
- 裁剪 (Cropping):用於剪切影片的特定部分,去除不必要的邊緣或將畫面聚焦於特定區域。
- 顏色 (Color):允許您調整影片的飽和度、亮度、對比度等,以實現色彩校正或風格化效果。
此外,屬性旁邊的小點(通常為菱形或圓點標記)可以用於「動畫」。透過設定關鍵影格 (key frame),您可以實現隨時間變化的效果,例如影片的縮放動畫,或是位置的移動。這使得影片中的元素能夠動態地變化,為您的作品增添更多活力。
Blender還提供了更進階的「修改器 (Modifiers)」工具,例如「色彩平衡 (Color Balance)」。這是一種強大的色彩校正和調色工具,常用於專業電影製作中,以改變影片的整體氛圍和視覺風格。這些修改器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控制,讓您能夠實現更加複雜和精緻的視覺效果。
影片剪輯的效率加速器:常用快速鍵
掌握Blender影片剪輯的快速鍵(快捷鍵)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這些組合鍵能讓您在時間軸上快速操作,減少重複點擊滑鼠的時間,讓您的剪輯流程更加流暢。以下是一些在Blender影片剪輯中特別實用的快速鍵:
- G (Grab / 移動):選取時間軸上的片段後按下 G 鍵,即可自由拖動該片段到任何位置。這對於調整片段順序或在時間軸上留出空間非常有用。
- S (Scale / 縮放):選取片段後按下 S 鍵,可以縮放片段的長度。這在調整影片速度(搭配速度效果條)或音訊長度時非常實用。
- R (Rotate / 旋轉):在變換效果條的上下文中使用,可以快速調整畫面的旋轉角度。
- K (Cut / 切割):將播放頭(時間軸上的綠線)定位到您想切割的位置,按下 K 鍵即可將該軌道上的片段一分為二。這是精確剪輯影片、去除多餘片段的核心操作。
- Delete / X (刪除):選取一個或多個片段後,按下 Delete 鍵或 X 鍵可以將其從時間軸上移除。
- Shift + A (Add / 新增):在時間軸上按下此組合鍵,會彈出新增選單,讓您快速新增影片、音訊、圖片、文字,或是各種效果條(如變換、速度、顏色等)。這是快速豐富影片內容的捷徑。
- Home (Fit to View / 適應視窗):當時間軸上片段過多或過少,導致無法完整檢視時,按下 Home 鍵可以快速將整個時間軸內容縮放至適合視窗顯示的大小,方便您縱覽全域。
- Page Up / Page Down (Move Strip Up/Down / 移動片段上下軌道):選取片段後,使用 Page Up 或 Page Down 可以將片段在不同的軌道之間上下移動,這對於調整圖層堆疊順序非常便捷。
- Shift + D (Duplicate / 複製):這個快速鍵能讓您直接在預覽區域複製選定的元素,無論是影片片段、圖片還是效果條,都能快速生成一份完全相同的副本,極大地提升了複製貼上的效率。
檔案輸出:匯出您的Blender影片
完成影片剪輯後,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將您的作品輸出成可播放的檔案。在Blender中,檔案輸出功能同樣直觀且提供多種設定,讓您能根據需求匯出不同格式和品質的影片。
要進行檔案輸出,您需要前往Blender介面中的「輸出屬性 (Output Properties)」面板,這通常位於右側的屬性編輯器區域。在這裡,您可以找到所有關於輸出檔案的設定選項,包含:
- 輸出位置 (Output Location):首先,您需要指定影片匯出後儲存的檔案路徑和檔名。點擊資料夾圖示即可瀏覽並選擇您電腦上的目標位置。
- 檔案格式 (File Format):Blender支援多種影片和圖片序列格式。對於影片輸出,最常用的是「FFmpeg Video」。選擇此格式後,您可以進一步配置編碼器。
- 編碼器與容器 (Encoder & Container):在FFmpeg Video選項下,您可以選擇不同的影片編碼器(如H.264、H.265等)和容器格式(如MP4、MOV等)。H.264搭配MP4容器是目前最常用且相容性最佳的組合,適合絕大多數的網路分享和播放需求。您可以依據最終用途選擇適合的壓縮品質和檔案大小。
- 影像與音訊設定 (Video & Audio Settings):您可以調整影片的解析度、幀率(FPS)以及音訊的編碼器、取樣率和位元率。確保這些設定符合您的專案需求和目標平台規範,以獲得最佳的播放效果。
設定好所有輸出參數後,您可以透過介面上方的「渲染 (Render)」菜單,選擇「渲染動畫 (Render Animation)」來開始匯出過程。Blender將會依照您的設定,逐幀渲染並將整個影片專案輸出成一個完整的影片檔案。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取決於您的影片長度、複雜度以及電腦的硬體性能。

回顧 探索 Blender 影片製作:從 3D 視覺到動態敘事的全能之旅
Alpha, Beta Blender Builds – blender.org ↗
*以上文章為人為列大綱,請AI產生內容。